top of page

中國文化大學 行政管理學系 電子報 【 第十七期 】

● 發行日期:106年 12月   ● 發行人:余小云 主任 

● 指導老師:王順文 老師   ● 編輯:朱芮瑩、吳允恩

Hoping - for More Good Days
00:00 / 00:00

 2 0 1 7  1 2 0 4   — 蔡馨芳老師 參與式預算走進校園

公共行政管理的課程學習是希望學生能夠瞭解社會的互動、政府的政策。

為了實際了解政府的實際運作,一般可以透過實習的方式讓學生實際到公部門學習。只是,如何將公共預算實務的操作落實到課程中,是馨芳老師一直在思考的教學方式。

  去年臺北市政府積極推動參與式預算,為了讓青年學子更了解此項政策,展開進入校園的試辦活動。因為馨芳老師是士林區陪伴學校的講師,因此向士林區公所爭取進入中國文化大學校園辦理推廣課程,並將此項活動規劃於106學年度第一學期課程之中,讓同學在課程當中體會現行地方政府所推動的創新預算政策。

  參與式預算的推廣課程已於十月執行完成。馨芳老師回顧執行過程,看見同學們參與的興趣與熱情,消除最初的擔心,只要課程執行有好的效果,再累再忙也都值得了,更欣慰的是,同學在教學回饋上有正面的回應。這次公共預算課程的安排能結合政府正在推動的預算政策,將創新的實務教學導入公共預算課程中,老師表示如果明年還有機會的話,仍然會繼續爭取與預算有關的政策實務活動進入校園,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活潑更實用。

  馨芳老師每學年自我評估教學成效,試圖在教學上嘗試創新的方式,希望透過多元活動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同學的學習成效。在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時,老師表示她本身也受益匪淺,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2 0 1 7 1 2 0 5 —「如何玩創意」系上講座

講題:「如何玩創意」

講者:奇異果文創創意總監-劉定綱博士

  我很榮幸能夠聽到由順文老師邀請到奇異果文創的總監來為我們演講,因為我很喜歡小說,特別是遇到喜愛的書籍,能購買一本實體書回家再細細觀看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但是近年來的發展趨勢讓實體相對變的式微。

  總監劉定綱博士說,書寫文創的前情提要是文創小說,在80年代的席絹,幾乎可說是言情小說的開創使者,但從沒有聽過現代穿越到自己國家的過去,於是乎便想自己創作一個從沒有聽過的題材。在創作路上,對於以往的觀念及視野有著極大的開創。

  而市場上的文學,衰退度極大,因為電子書的出現,實體書面臨減少,目前大約市場剩下50%左右的市占率。但文學市場裡,其實有更多可以創新跟文創的部分,更應開創書籍不同的創意,才有辦法生存下去。例如:好萊塢的電影,有些都是從漫畫翻拍的,拍之前已有一個大概的故事,但是可以再次進行改編,改編到城市裡的光景形成觀光事業的進展,從事觀光勝地巡禮,許多影迷、書迷也會因為喜歡進而前往該地。

  科技越來越進步,實體虛擬化幾乎是無可避免的情況,而電子化和眾多電子商店在近年來也就越來越接近完善,我所熟悉的實體店面幾乎是一間一間的關閉。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想我們能做的是盡量在自己所能支持的範圍內,不斷鼓勵創作者,然後慢慢增加多元的創新,進一步達到實體與虛擬中間的平衡。

行管2A 吳允恩

「與你同行化險為夷」 — 迎新宿營

  「行管一心,薪火相傳」
一名行管系新生宿營工人的告白

  在炎炎暑假中旬,一行人每天在大成館前集合練習,對當時的我們而言,一切都不踏實,心中的自己還像剛進大學的新生,但心中還是雀躍的。有著對營隊的憧憬、有著對自我的期許、有著嘗試新事物的新鮮,最初的時候每個人都放不開,可能有著偶像包袱或是害羞吧!

  最初的兩個禮拜,我們把來這裡跳營歌、練火單項、比手語當成一件好玩的事。但過了兩個禮拜,新鮮感漸漸消失。一切似乎開始變了調,每天都詢問自己,怎麼不好好在家中躺著休息?或者出去玩?怎麼會讓自己在這受苦受難,浪費美好青春?大家開始熟識以後,練營這件事情就像出去找朋友玩一樣,氣氛一直都很歡樂。後來每個人開始接受火單項的磨煉,而我練的是火球,手指被童軍繩磨到起水泡,好了又破、破了又破,身上有好幾處被自己練習用的水瓶打到的瘀青,又得面對家人的不支持,加上自己搭檔的隊輔夥伴幾乎沒有到場練習。

  有一段時間確實會對自己有所懷疑。但在上營的時候,看到自己的學弟妹們玩得開心,也從中學習到許多。當時只有感動,原來自己也有這種能力,可以照顧人、甚至是輔導教育,也成功地把自己在宿營時得到的感動傳遞給學弟妹們。

 相信未來也能看到行管系的學弟妹們,
再將這份感動傳遞下去,行管一心,薪火相傳。

行管2A 蔡宇軒

 2 0 1 7 1 0 1 1 — 行政管理學系制服趴

  說到高中,我聯想到「制服」。以前高中整天都覺得不想要穿制服,距離上次穿制服已是畢業典禮的時候了。升上大學時,聽到有制服趴覺得很興奮,終於可以重溫當高中生的感覺!
  可惜整個活動進行下來,其實我有點小失望,感覺就像單純只有聯誼,但是制服趴的意義並不是這樣啊!雖說大學辦活動的目的是要認識更多不同的人,但如果每個活動都舉辦得可能只包含聯誼,就失去辦活動的意義了!
  「制服代表的是每個高中不同的特色」這是我認為制服趴的意義。畢竟,制服在高中是一種拘束,到了大學穿制服卻成了一種歸屬感。也許可以先詢問系上有來自哪些高中,來自同一個高中,玩遊戲的時候就能同一組。如果學校沒有那麼多,可能只有一所或兩所,也能依據地區分組。至於遊戲內容,我認為可以請一些老師模擬高中上課時期、或請社團表演、或交換禮物。在遊戲結束時,可以讓大家投票哪一間的制服最好看。我希望制服趴是可以做到這樣的

行管1A 林宜儒

 2 0 1 7 1  2 1   8  — 「沒有不可能的事」系上講座

講題:「沒有不可能的事」

講者: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團體老師-林應傑老師

  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沒有不可能的事」。當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擺在眼前時,或許會抱著惟恐避之不及的態度。結果可想而知,那就是終其一生,也只能平庸。而勇於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戰的員工,是職場勇士。
  就像講者一樣,畢業後不選擇走財經路線,反而投入房地產的工作,到澳洲打工,甚至去旅遊。當他說「旅行是一輩子的養分」,在旅行中遇到的各種情況,都可以一一化解。我們可以藉由旅行的過程中,拍下屬於自己的足跡。當演講者在敘述旅遊這個部分時,我看見他的熱情、對旅行的嚮往、拍照的興趣還有對家人的關愛等等。演講者途中播放一個關於可口可樂的廣告,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將可口可樂比喻為希望傳遞給每個發生不幸的人們,隨著一個又一個的傳遞,不斷產生希望。雖然拍攝出來的情節設計有點荒謬,但所傳達的是這樣的理念: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傳遞,將這群人原本因不幸的事從絕望變成希望。
  最後,人生沒有繁多的十年,甚至二十年,我認為趁現在還年輕時,去實現自己還未完成或從未想過的事情。對我而言,我希望自己可以克服水性,去學習游泳,去浮潛,看看海底世界迷人的模樣。「將不可能的事化成可能」,有一天,自己也會覺得值得,也會感受快樂。

行管2A 張瑾薇

校 園
消 息

2018英美中深度遊學團 旅遊經驗豐富

今年冬天一起去北京滑雪吧!給自己一段新的挑戰

「尋找最初的感動」- 翁竟期美術展在推廣舉行

【連絡方式】

● 電話 : 02 - 2861 - 0511 轉 29905 

● 傳真 : 02 - 2862 - 5291

● 統一編號 : 29903203
● 地址 : ( 111-14 ) 台北市士林區華岡路55號 ( 社會科學院 ) 

● E-Mail : crylcm@dep.pccu.edu.tw

bottom of page